潘钦岳大像山七律诗九题(十二首)
2018-06-17 18:24:2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范三畏校注

10. 像山岩穴 避乱所造,率妻、子在上,额曰“岩穴”,乙卯八月[1]

其一

半轮秋月上嵯峨,倚空岩楼恨转多[2]。塞外风霜闷里受,眼前年月愁中过。人情自古说虚影,世事从今看泪波[3]。半老英雄年少志,途穷还唱太平歌。

其二

一声哀雁过汀州,塞北寒风送早秋。每忆乾坤今古暂,频看日月东西流。逢人问事反多事,借酒消愁还起愁。堪叹倏来与倏往,人间名利几时休!

【评】

王猛扪虱而谈,可想此时文境。[卜年]

其二,颈联应首(“愁”承“哀”),尾联应颔(“倏”承“暂”)。后四迭映,一气灌注。[三畏]

【注】

[1] 额曰“岩穴”:既然题额(当在穴内),可见时人所掘避乱岩穴非止一处,为示区别也。 乙卯:康熙十四年(1675)。据《年谱》,时年三十九岁。

[2] 倚空岩楼:岩楼倚空,所谓空中楼阁,夸饰以自嘲避乱岩穴。

[3] 虚影:指月。 泪波:指云。

63.丁丑上巳登大像山谒大佛 [1]

壁立千寻妙相庄①[2],凿空丈六现辉煌[3]。云端每出扶人手(弹指),尘路常开济世肠(坦胸)。雨过峰头慈悲泪②,月来天上慧明光。无边苦海岸何处?愿为沉沦借渡航(前有渭河)。

【校】

① 壁立,别本作削壁。

② 慈悲泪,别本作悉悲泪。

【注】

[1] 丁丑:康熙三十六年(1697),诗人六十一岁。潘诗《丁丑元日思亲》:“殊怜花甲又居一,此日逢年意转凄”可证。 上巳:本指夏历每月上旬的巳日;三月上巳为古代节日。自魏以后,上巳节规定为三月初三。

[2] 妙相庄:即妙相庄严。佛教语,庄严的相貌。

[3] 丈六:此借用“丈六金身”熟语。丈六金身,为佛的三身(法身、化身、肉身)之一。指化身(随缘而现身)中的小身。因其高约一丈六尺,呈真金色,故名。据实测,大像山大佛身高23.3米,合七丈。

69.像山避静饮双明洞三韵 惮时事也,庚辰六月二日[1]

其一

避静西方远市猜,乾坤云物双明开。诗歌渐与青山契,日月频惊白发催。半载尘氛聊对酒,一时谈笑只登台。残阳西下行人晚,缓步相携归与才。

其二

杖藜扶我上天台,鸟道凌空石磴开。冉冉天花坠碧落,翻翻贝叶染苍苔[2]。毫光万丈连峰岭(佛说法,现白光万丈),世事寻常任往来。利锁名韁都解脱,浮云笑指过山隈。

其三

二三联袂到西台,盘踞收衣坐石隈。风过恍摇仙掌动,日临疑见慧眼开。一天云物供诗料,万里河山入酒杯。谈笑登高兴不浅,催归驿使报红梅[3](喜友人书至)。

【评】

此等眼界,何异李杜当年心胸也!(卜年)

三诗一韵,流畅自如,足见才气!(三畏)

【注】

[1] 庚辰:康熙三十九年(1700),诗人六十四岁。潘诗《惜春光》题下自注“庚辰,时年六十有四有感”。 时事:据《县志》载,当时污吏唆官科,私派银三千两,名为“销算”,催征严急,激起民愤。张习等聚众反抗,围城毁屋,殴伤三人,上下骚动。大宪闻讯镇压,捕其首众。以“犯上作乱”治罪,强息民变(大宪,清代下级官员称总督、巡抚)。

[2] 貝叶:古代 印度人用以写经之树叶。亦借指佛经。此处“贝叶”与上句“天花”皆双关用法。

[3] 驿使报红梅:刘宋 · 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 陆凱与范晔相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诣长安与晔,并赠花诗曰:‘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寄一枝春。’”后因以“驿使梅花”表示对亲友之问候及思念。

100.悬崖古像 石大佛和李父师原韵四首 [1]

山墙谁个凿琳宫 [2]?丈六金身耸碧空。云过恍摇仙掌动,日高疑见慧光通[3]。僧行一线如凝露 [4],人到双明似御风 [5]。弹指拈花开眼笑 [6],红尘阅尽几英雄!

【注】

[1] 李父师:李岩庵,名燿,河南武陟举人。康熙四十年辛巳(1701)令伏羌,四十四年乙酉(1705)镶黄旗监生祝兆鼎接任。 原韵四首:虽曰四首,题下仅一首。按潘诗有《旅馆漫兴步李父师原韵(丙戌五月)》三首,疑此为第四首,因专咏大石佛,抄者误植两处,另加一题。 丙戌,康熙四十五年(1706),潘氏七十岁。

[2] 琳宫:仙宫。亦为道观、殿堂之美称。此处代指大佛殿阁。

[3] 云过二句:前《像山避静饮双明洞三韵》其三颈联“风过恍摇仙掌动,日临疑见慧眼开”似之。

[4] 僧行一线:指大像山山道,以往一线通顶。

[5] 双明:双明洞,在大佛窟侧西。

[6] 拈花开眼笑:《五灯会元 · 七佛·释迦牟尼佛》:“世尊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是时众皆默然,唯迦叶尊者破顔微笑。

144.像山揽胜 癸巳正月念三同骆陇伯、安约星 [1]

像山千仞傍城西,挈友登临步石梯。四野流莺啼凤管,一天行影舞云霓。朱峰带树斜连郭 [2],渭水分流暗入溪(稻畦)[3]。又得浮生闲半日[4],归来行咏漫留题。

【注】

[1] 癸巳:此指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,诗人七十七岁。 念三:廿三。 骆陇伯、安约星,均作者友人。

[2] 朱峰句:朱峰,犹朱山,指县境南山之朱圉山。按此句从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化出。

[3]渭水句:登像山北望,可遥见白云乡近河之稻田。

[4] 浮生闲半日:唐 · 李涉《登山》:“因过竹院逢僧话,又得浮生半日闲。”

156.像山看佛会 四月八日 [1]

浴佛山前结会盟,风光点缀遍羌城。云端引手阿谁悟?尘世遊人逐队迎。我把酒盏足酒兴,渠吹歌管欠歌声。大家齐上槐柯郡 [2],一任牟尼看众生!

【评】

淳于生闻父母妻子声,被契玄僧一剑隔断。(卜年)

似乎人潮为主,佛反为宾,幸结末热中出冷,一语点醒!(三畏)

【注】

[1] 四月八日:浴佛节。按抄本本诗前一首为“《甲午元日同陇伯、锦华畅饮》”,后一首为“《出塞诗即事 [乙未夏西边犯颜,王用出征]》”。据此,则本诗纪年应为甲午或乙未(康熙五十三年或五十四年),潘氏七十九或八十岁。

[2] 槐柯郡:槐安国南柯郡。唐 · 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载,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,醉后入梦,见一城楼题“大槐安国”。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,任南柯太守三十年,享尽富贵荣华。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,南枝又有一小穴,即梦中之槐安国与南柯郡 。后因用“槐安夢”比喻人生如梦,富贵得失无常。

160.登大像山 丙申浴佛节同骆陇伯、李汝舟[1]

蹑尽凌云万仞梯,等闲身与白云齐。岩前下视群山小,岭上平分落日低。古洞路危人少到,野花色异眼欲迷。偕人随喜登高兴,不揣无文俚句题。

【注】

[1] 丙申:此指康熙五十五年(1716),潘氏八十一岁(纪年诗《嘱儿孙 [丙申十一月念一,予生辰九九八十一也]》)。 骆陇伯、李汝舟:皆其友人。

163.登像山 丙申六月念四[1]

相携直上翠微峰[2],叠磴层岩扶一笻。山水高流钟伯意[3],川原点缀米王工[4]。烟云有象随缭绕,花草无心任绿红。到此才知尘世事,悟来色色尽空空!

【评】颔联山水流韵,川原入画;颈联联边对。(三畏)

【注】

[1] 念四:廿四。

[2] 翠微:指青翠掩映之山腰幽深处。《尔雅·释山》:“未及上,翠微。”郭璞 注:“近上旁陂。”郝懿行义疏:“翠微者……盖未及山頂孱顔之间,葱郁葐蒀[fén yūn],望之谸谸[qiān qiān]青翠,气如微也。”

[3] 钟伯:钟子期、俞伯牙。

[4] 米王:米芾、王维。

171.大像山紫光和尚开经度亡 [1]

春来像顶紫光浮,蹑履何须觅惠休(僧善诗赋)[2]? 飞锡天边鹤让迹[3],谈经月下石点头[4]。朱峰鹫岭层层现[5],渭水恒河滚滚流[6]。大地此时开法界[7],寒灰枯木尽忘愁。

【评】

起句虚实相生;次句加注,足补志书之缺。三四“让”也“月下”也,化腐为奇。五六借影点染。(三畏)

【注】

[1] 紫光和尚,本邑报恩寺憨僧,人称瓜和尚。据大像山紫光和尚墓碑文记载,紫光大师圆寂于康熙十三年甲寅。潘氏该年三十九岁。

[2] 惠休,汤惠休,字茂远,刘宋著名诗僧。孝武帝令还俗,官至扬州刺史。诗名与鲍照并称“休鲍”。文集已佚,今存诗仅十一首。

[3] 飞锡,佛教语,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。据《释氏要览》卷下:“今僧遊行,嘉称飞锡。此因高僧隐峰遊五台,出淮西,掷錫飞空而往也。若西天得道僧,往来多是飞锡。”《文选·孙绰<游天台山赋>》:“ 王乔控鶴以沖天, 应真飞锡以蹑虚。”李周翰注:“ 应真,得真道之人,执錫杖而行于虚空,故云飞也。”

[4] 石点头,语本晋《莲社高贤传 · 道生法师》:“师被摈,南还,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。讲《湼槃经》,至阐提处,則说有佛性,且曰:‘如我所说,契佛心否?’群石皆为点頭,旬日学众云集。”后因以“石点头”、“頑石点头”比喻道理讲得透彻,说服力强,足以使人信服。

[5] 朱峰句,谓朱圉山峰如鹫岭。鹫岭,鹫山。北周 · 庾信《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》:“雪山罗汉之论, 鹫岭菩提之法,本无极际,何可胜言。”倪璠注:“ 鹫岭在王舍城 ,梵云耆闍崛山是也。”山有石窟,相传鹫山未至顶三里,有石窟南向,为释迦牟尼坐禅之处。

[6] 恒河句,谓渭水如恒河。恒河,梵语, 南亚大河名。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,流经印度、孟加拉国入海。 印度人多视为圣河、福水。《金刚经·无为福胜分》:“但诸恆河尚多无数,何況其沙。”

[7] 法界,佛教语,梵语意译,通常泛称各种事物之现象及其本质。《华严经 · 十通品》:“入於真法界,实亦无所入。”宋 · 范成大《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》:“一念故应周法界,万神元不隔明庭。” 章炳麟《建立宗教论》:“夫此圓成实自性云者,或称真如,或称法界,或称涅槃。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