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事懂得时岁月已沧桑
2020-07-30 08:09:22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

许多事年轻时不懂得,懂得时已经不再年轻。 许多事年轻时不懂却揣着糊涂装明白,只是要向别人表白自己懂得,只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。当很多事都明白的时候,却又不得不揣着明白装糊涂,因为怕受人嫉恨,怕招惹麻烦,怕得罪人,怕牵连到自己。所谓的成熟,原来不过如此,难怪郑板桥难得糊涂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。人生从表里如一透明纯粹到心口不一戴上虚伪的假面具很累地生活,把真实的自我严实地包裹起来,是不断调适的结果。当不再年轻,慢慢变老的时候,蓦然发现,真实的自我,原来已经遥不可及,再也回不去了。

年轻时觉得什么都有意思,充满期待,充满诱惑,充满敬仰,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,突然有一天,发现原来以为不可仰视的许多东西竟然是那样的荒谬不堪,发现原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竟然那样俗不可耐,发现原来以为高远伟大人生孜孜以求的东西竟然是那样没有意义,发现……这个时候,人生突然发现失去了方向感,也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源泉。于是,生命进入无欲望无目标无意义的轨道。

人生成长的过程,是不断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,也是发现和认识自我的过程。小时候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长大以后才发现除了父母,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存在。年轻时自己为自己活着,到一定年龄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为别人活着。年轻时负担重,即使压得喘不过气来也不舍得放下,到知道背不动的的时候就放下的时候,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。年轻时把一切都看的很重,感到一切都攸关自己,当渐渐明白了,其实和自己相关的事和人其实非常有限,屈指可数的时候,岁月已经沧桑,年龄已属老人。人生,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,今日之我,非昨日之我,明日之我,亦非今日之我。一切众生皆为平等,用一颗平常心看世上人,做平常事。不去仰视别人,作践了自己,不可迎合别人,辜负了自己。一个人首先要善待自己,然后尽其所能善待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。其实,这个世界上真正关心你的人很少,即使有真心愛你的人,当你有事的时候也不一定会在你身边,更不一定能为你做点什么。

年轻时以为书本重要,那里蕴藏着前人的智慧和知识,随着年龄增长,才知道 阅历和经历远比书本教给自己的知识有用,书本不过是前人总结和思考的结果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纸上得来终觉浅,许多人生的智慧绝非书本可以给你教会的。当懂得既要读有字书,更要懂得读懂无字之书的时候,岁月已经沧桑,年龄已经不再年轻。

人生就是这样,你的思维高度,决定你的认知高度,你的信仰和知识结构,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。子曰“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”何为天命,天者自然之规范,神灵所在,命者,自然之因素,万物所在。敬畏天命就是敬畏组成宇宙万物客观现实的一切主客观条件(上帝之手,道生一,一生二,三生万物。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等等),就是畏惧我之为我及我之为今日之我的各种条件。何为大人,大人就引导人类向善提升的神灵和圣贤,上帝佛祖,老子孔子,即是大人,敬畏大人就是敬畏万神万佛古圣先贤,就是敬畏人类自己的神性。否认了人类的神性,就阻断了人类向上提升的空间。何为圣人之言,就是神灵圣贤留给人类的训诫箴言。《圣经》《佛经》《道德经》等等已经影响了世界几千年的经典。对未知世界不知道敬畏的人是可怕的,无敬畏之心,则行无底线,有所敬畏,行方知其有所止,有所为而有所不为。明朝理学家方孝孺曾说: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,偶有逾矩,亦不出大格。”

年轻时总以为来日方长,青春无限,可以尽情挥霍。当青春年华随风而逝,曾经的一切愛恨情仇成功失败皆为过眼云烟,在沧桑岁月的流逝中淡淡散去,盘点一生,能沉淀下来的陪伴余生的还有多少东西呢?亲情,如果你年轻时忘记了自己对愛人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和义务,眼中只有自己,没有别人,不懂得亲情的可贵,这个时候亲情可能已经远去。愛情,如果你对愛不专一,朝三暮四,晚年的时候心里还有纯洁的愛情寄托你的情感,还有安放我们的心灵之处吗?友情,如果你年轻时没有自己稳定的朋友圈子,或者没有自己的爱好,交往的都是一些势利之徒,年老时会发现,没有可交往的圈子,只有在寂寞的生活中度过余生。

因此,乘着年轻,培养一点自己的爱好,不要等到老年时变得无所适从了,心里空虚,没有一点精神寄托。

此外,年轻时我们忙于工作,忙于赚钱养家,而疏忽了子女教育,或者娇惯子女,一味地纵容,要什么给什么,当有一天,突然发现无法满足被我们养大的胃口的时候,我们已经不再年轻,并且已经无法承受得起拒绝。“爱重反成仇,薄极反成喜。”没有原则的溺爱,只会养育畸形的亲情关系,而不会得到爱的回报。因此,年轻时教育好子女,是晚年生活无忧的一个基本条件。可是许多时候,知道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事随境迁,无可挽回!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